黔南,位于贵州省南部,是一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。这里不仅山水秀丽,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。黔南州通过多种措施,让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,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。
一、校企合作,让民族文化“活”起来
黔南州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,以传承民族文化、带动群众参与、推动产业发展、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,开设非遗培训班,实施“非遗免费学”等产教融合新模式。
1. 惠水盛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
以惠水盛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,学院开设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,协助北京唐人坊完成技术革新10余项。基于北京绢人非遗工艺创新制作的唐娃娃,在国内许多重大活动和城市的文旅展台中亮相,深受欢迎。
2. 职业技术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
黔南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建立学校、协会、企业三方一体的教育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三链有机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。依托蜡染、传统民居等研发设计,开发了300多款民族传统工艺产品,取得专利4项。
二、市场运作,让传统工艺“强”起来
黔南州建立民族传统手工艺加工生产、研发、销售的一条龙生产销售规模企业,将传承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采取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的方式,让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。
1. 平塘县牙舟陶文化产业园
平塘县成功打造集产业发展、观光旅游、文化研发、陶艺体验为一体的牙舟陶文化产业园。鼓励民间艺人通过实地考察、经验交流等方式,扩宽视野、提升技能。
2. 荔波扎染、三都马尾绣等企业
荔波扎染、三都马尾绣等企业,在全国9个省建立了13家梦想工厂,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三、研学之旅,让民族文化“传”下去
黔南州通过举办研学活动,让青少年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,培养传承意识。
1. 牙舟陶·守艺人研学之旅
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、黔南州民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办的牙舟陶·守艺人活动,让学生们亲身体验陶器制作过程,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。
2. 布依族土布纺织技艺传承
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组织师生走进布依族村寨,学习布依族土布纺织技艺,助力非遗文化传承。
四、非遗保护,让民族文化“光”起来
黔南州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将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让传统非遗的传承与现代生活充分融合。
1. 非遗名录保护
黔南州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77项,居全省第一方阵。布依族花灯、苗族长衫龙、水族马尾绣等14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2. 文化传承活动
黔南州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,如民族服饰大赛、展演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,推动民族文化传承。
黔南州在传承民族文化、推动传统手工艺发展的道路上,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这些成果不仅为黔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,也为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瑰宝。